您的位置 : 丽质文学网 > 风起西凌 > 《风起西凌》最新章节列表全文免费第6章

《风起西凌》最新章节列表全文免费第6章

2021-05-07 09:38:45 作者:萍城过客
  • 风起西凌 风起西凌

    一骑红光千万里,魂兮飘渺去异乡。寒门困顿寻出路,白手起家写辉煌。实业兴邦一朝奠,教书育人百世芳。漫天功勋俱已矣,流云苍狗看夕阳。本书描写一个寒门子弟的逆袭之路,从一无所有,到异世创业,别样的人生,不乏精彩。

    萍城过客 状态:连载中 类型:历史
    立即阅读

《风起西凌》 章节介绍

《风起西凌》中的每一位人物都很有特点,在萍城过客的笔下每一个人物个性十足,被刻画的很成功,特别值得提一下的是韩少伟莫思凡,主角形象深入人心,第6章:第二天,莫思凡背着一个小包裹,早早的出了门。他准备先去西凌城。西凌位于赣西边陲,隶属袁州府,......

《风起西凌》 第6章 经商 在线试读

第二天,莫思凡背着一个小包裹,早早的出了门。他准备先去西凌城。

西凌位于赣西边陲,隶属袁州府,乃是一个中下县,境内多山,矿产丰富,但良田也不少,土质肥沃,水网密布,属于典型的南方鱼米之乡。

谢家村离西凌县城只有二十多里,乃城郊地带,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错。地形平坦,有农田数千亩,附近还有四个小点的村落,村落之间守望相助,鸡犬相闻,互相通婚,多有来往。有一条小河像玉带一般连结各个村子,河宽约三丈,河水清澈见底,水流徐缓,乃是这一片地区最重要的一道水源,村民们日常用水、农田水利,几乎全都来自这条小河。

在早晨的柔风中,河岸上的垂柳慢慢地点着头,将头轻轻地扎进流淌的河水中,搅起一丝丝涟漪。鸟儿在空中轻快地飞舞,叽叽喳喳的叫着,寻找着食物。

时辰虽早,可已经有相当多的农人在地里开始劳作。这个年代,再好的农田,要想获得好的收成,除了要看老天爷的脸色之外,精耕细作是必不可少的。即使这样,每年的收成也就这么一点。早些年,这些田大多是村民们自己的,无论收多收少,只需缴纳很少的一点赋税,剩下的粮食都可以归自己,吃饱饭没有问题。但是近几十年来,农村的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失地农民增多,大部分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大地主手中。失地农民便只能靠租种地主的土地生活,每年的收成里面除了缴纳赋税之外,相当大的一部分得交地主的田租,留给自己的口粮便少得可怜。穷者愈穷,富者愈富。这样恶性循环,终将酿成社会的动乱。

在谢家村,有户百余,人口近千,那数千亩农田,近七成被几家富户、地主兼并占有,这些农田都是在位置极好、水利便利、土壤肥沃的地段,剩下那些位置偏僻、土质贫瘠甚至荒芜的地段,则属于家境尚可的农户,大约有六七十家。余下的便是些失地农户,只能靠租种富户地主家的田地生活,同时忍受着日益增加的盘剥。

作为准硕士生,图书馆的管理员,莫思凡博览群书,对这些问题看得十分清楚。他置身的这个时代实在算不上好,正是明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流民增多,盗匪群起,治安非常差劲。出门在外,劳累不算什么,被人打劫才是最要命的。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真要遇到什么事,那是跑都跑不掉的。

好在谢家村离西凌县不远,想必不会出事。

他身穿粗布衣服,脚踩布鞋,肩背小包裹,遮掩去几分书卷气,看上去倒像一个极普通的农民走出村庄。莫家大婶和莫玉兰跟在后面。

莫家大婶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在她的心里,还是更希望儿子在家好好的念书,就算考举人难过,终究还有一线希望。儿子想找什么门路,她一概不知,所以心中更添几分惶惑。不过儿子既然铁了心,她也无从反对。只是面容凄凄愁愁的,情绪好不低落。

莫玉兰却没有甚么心思,只要哥哥做的决定,那一定是无比正确的,书读不读有甚要紧?只是哥哥出远门,有些不舍罢了。

送出村口,跨过小河上的一座石桥,莫思凡挥了挥手,让娘和妹妹别再送了,自己则大踏步往县城方向而去。

从村口出去,要走大约一刻钟的小路,便上了官道。正常的官道是以黄土为基,上面铺着细沙,宽阔而又平整,算得上比较好走的道路了。不过西凌乃是中下县,财力不足,有限的经费又往往被官府贪墨,所以官道的维护修缮很是差劲,路基多有坍塌,沙土流失严重,雨天泥泞,晴天尘土飞扬,跟其他的乡道没有太多区别。

莫思凡顺着官道走了一个多时辰,估摸着离县城不太远了,但这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虽然是早春天气,但气温也有二十多度,他口渴难耐,寻思着要是有一碗凉茶喝下,该是何等惬意?

正想着,抬头只见远处有一杆旗子挑起,正是一个路边小店。他心中欢喜,登时忘了口渴,快步向那小店奔去。

紧走慢赶,又过了约一刻钟,这才赶到。店很简陋,十几张桌椅板凳摆在路边,一个简易炉灶上烧着热水,冒着腾腾的热气。在这个时代,这种小店随处可见,供过往的旅人暂且歇脚所用。想要吃饭喝酒也可以,不过无论品种还是味道,自然无法跟真正的旅店相比。

莫思凡走到之时,那里已经坐了好些人,大多是去县城的乡民。有的挑着柴薪,有的挑着青菜,都是去西凌城货卖的,可以补贴家用。走到这里,只需花上一文钱,就可以喝上一大碗热茶。

莫思凡寻了个座位,摸出一文钱,喊道:“老板,来一碗茶。”

小店老板是一个佝偻着身子的干瘪老头,满面皱纹,腿脚不甚方便,走路一跛一跛的。听见莫思凡的喊声,便拿着茶壶慢慢的走过来,倒了一碗茶。

莫思凡接过茶,也不急着喝,茶水太热,得放凉了再说。他一边歇息,一边想着自己的计划。

他到西凌县城来,是想考察一下这里的市场情况。既然想赚钱,自然是以经商为上。但怎样经商,学问可就深了。做大家都去做的生意,竞争激烈,利润微薄,以自己的经营手腕,无法跟那些老手们相提并论。

所以要想发财,就得独辟蹊径,做别人不会做、不能做的东西,但同时又得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要符合当今的消费水平。这不是轻易能够做到的。

而且,商人不是那么好做的。

自古以来,商人的地位一直非常卑贱,所谓“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后一位,连农民的地位都不如,更不用说跟士大夫阶层相比了。有些人家财万贯,家里奴仆成群,锦衣玉食,好不威风。但是出了门,碰见一个穷酸秀才,也得恭恭敬敬的行礼避让。当然背地里是否会打闷棍,那就两说。

虽然自明朝中叶以来,社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江南一带,手工作坊密布,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资本主义萌芽。很多有实力的商人,不仅财富惊人,在社会各层面也具备了很大影响力。但在传统士大夫眼里,商人的社会地位并没有任何提升。

其实,在很多朝廷官员那里,做官和经商并没有那么大的矛盾,不少官员朝中为官,私下里却经营着不少产业,此之谓官商。朝廷对此是明令禁止的,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官员们在暗地里大捞钱财的时候,明面上却对经商大加贬斥,正所谓既做婊子又立牌坊,钱权两不耽误。

作为穿越者,莫思凡当然知道商业的重要性,人生在世,没什么都不能没有钱。有钱了,就能改善生活,吃饱穿暖,饿着肚子空喊高风亮节,不仅误己,还会误国。

他心里已经有了些大概思路,对将要进行什么项目也有了主意。但此趟远门必不可少,一则要对市场进行摸底,二则对原材料的分布状况也得考察。否则拿什么来实现计划?

正想着心事,自县城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的声音。

他循声望去,只见一辆马车正辚辚地驶了过来。

马车上插着旗帜,显示着是官府之物,马车夫扬着鞭子,大声吆喝着,将马车赶得飞快,两个骑马的将官模样的人跟在马车旁边,后面还跟着二十几个官差,手里拿着刀剑,队伍拉得老长,一个个跑得气喘吁吁的,累得跟狗一样。

经过小店时,一个将官勒转马头,对着后面大声叱骂道:“速速赶路!若是误了时日,当心知县老爷治你们的罪。”

一个胖胖的官差喘着粗气,赶前几步,大声说道:“罗……罗爷……歇一会吧……弟兄们吃不消啦。”

罗姓将官怒道:“瞧你们平时人五人六的,关键时刻,忒不中用。”

胖官差叫苦道:“罗爷,自打出了城门,您和李爷就撒开马蹄子飞奔,你们是四条腿,兄弟们两条腿哪能撵得上?再说跑了这么五六里路,大伙儿渴得很,好歹坐下来吃两壶茶,歇几回脚才是正经。”

罗姓将官道:“你好不晓事,县太老爷着咱们去知府衙门送寿礼,若是误了时辰,你来负责?”

胖官差道:“知府老爷寿辰是明天,咱们尽可以从容赶去,何苦赶得如此急促?”

罗姓将官骂道:“你懂个屁,从西凌到袁州府一百余里,不走快些,天黑都不能到,如今路上不太平,若有差池,你我都要倒霉。你当这是趟优差呢?”

这时那李姓将官说道:“罗兄,这百十里路,让弟兄们一口气跑到,着实不可能。好歹先歇会儿,喘口气,留足精神,好应付接下来的路程。这儿离县城近,谅那些贼子不敢在此生事。”

罗姓将官想了一下,点了点头道:“李兄说的是。刘胖子,传令下去,歇息片刻。”

那刘胖子欢欢喜喜,传令去了。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