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丽质文学网 > 风起西凌 > 《风起西凌》第5章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风起西凌》第5章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2021-05-07 09:38:35 作者:萍城过客
  • 风起西凌 风起西凌

    一骑红光千万里,魂兮飘渺去异乡。寒门困顿寻出路,白手起家写辉煌。实业兴邦一朝奠,教书育人百世芳。漫天功勋俱已矣,流云苍狗看夕阳。本书描写一个寒门子弟的逆袭之路,从一无所有,到异世创业,别样的人生,不乏精彩。

    萍城过客 状态:连载中 类型:历史
    立即阅读

《风起西凌》 章节介绍

萍城过客的《风起西凌》受到不少读者的喜欢,其中韩少伟莫思凡拥有超高的人气,闭眼就可以想象得到本文各种名场面,非常的精彩,《风起西凌》第5章讲的是:说起来,本次穿越之旅,莫思凡最不满意的便是目前这具身体,实在是太弱了。同样是读书人,莫思凡手无......

《风起西凌》 第5章 谢小花 在线试读

说起来,本次穿越之旅,莫思凡最不满意的便是目前这具身体,实在是太弱了。同样是读书人,莫思凡手无缚鸡之力,稍微从事一点高强度的运动,就得大喘气。而穿越前的韩少伟,虽然醉心于学习,但他的体育锻炼从来都不曾落下。长跑、跳高、跳远都是他的强项,打篮球、踢足球也是他经常参与的项目,身体素质还是很不错的。

但是,即使莫思凡有韩少伟那么好的身体素质,要想跟谢小花单挑,还是远不够看。

谢小花是什么人?她是谢小武的妹妹,谢铁匠最小的女儿。

谢家祖上是武将出身。祖传的谢家枪法虽然并不出名,但在战场上面,很有威力。祖上凭着一杆大铁枪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功名。只可惜后来在一次战斗中,全军遇袭,谢家祖上虽经奋勇冲杀,还是寡不敌众,血洒沙场。由于当时指挥战斗的是朝廷派来的一个文官,遇袭事件跟文官的错误指挥脱不了干系。后来文官上奏表的时候,便将一切责任都推到谢家祖上身上,说是由于谢家祖上的轻敌冒进,才招致惨败。朝廷震怒,一道圣旨下来,捋了谢家的一切功名,家人老小,遣返原籍,也就是西凌县谢家村。

回到原籍之后,谢家原也生活不错,毕竟曾经辉煌过。只是后人不善经营,家境一代不如一代。到了谢铁匠手上,便只能靠打铁为生,日子着实过得清贫辛苦。但谢家枪法却是一代代传了下来。

谢铁匠有五个儿女。按照忠义勇武排辈,老大谢小忠,现年二十三,武艺高强,已完全习得谢家枪的精髓。现在从军在外,已经多年未曾回来过了。

老二谢小义,现年二十一,传了老谢家的打铁技艺,不但在谢家村有名,方圆几十里的村庄,提起谢家老二的打铁技术,那也只能翘大拇指。

老三谢小勇,现年十九,是个木匠,技艺也不错。

老四谢小武,与莫思凡同龄,十七,大月份,庄稼汉子一个。谢家原有一块田产,这些年越缩越小,到如今仅剩三四亩地,而且土质十分糟糕,出产有限,辛苦一年,也就混个温饱而已。

老幺就是谢小花。

谢家五兄妹自幼习武,枪法棍棒那是一等一的强。只可惜现在天下太平,边境已久无战事,东南沿海虽然有倭寇为恶,毕竟只是零星偶发,朝廷也不太重视。所以除了谢小忠从军之外,其他人学了武艺并没有派上用场。

不过,谢小花将学来的武艺用来揍手无缚鸡之力的莫思凡,那是绰绰有余了。

哪怕她小了四岁。

谢铁匠辛劳了一辈子,身体落下了不少暗疾,钱没有挣多少,倒是多半都扔到药罐子里去了。前两年更是大病一场,虽然捡回一条命,却欠下了一屁股债。所以现在谢小义和谢小勇在外面拼命接活赚钱,而谢小花呢,当时为了救父亲性命,自愿将自己卖给了村里地主谢老财做使唤丫头,换得了三十两救命银子。

从那以后,莫思凡就和谢小花很少见面了。身为使唤丫头,是没有自由可言的。虽然谢小花武艺高强,性如烈火,但命运使然,谁都没有办法解救。

不过,从谢小花有限的几次出来可以得知,虽然谢老财为人刻薄,待下人如同蝼蚁,但对谢小花还不算太坏,应该多半还是有些忌惮谢家兄弟的武艺吧。而且她大哥在军中打拼,日后前程不可估量,过分得罪了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莫谢两家是邻居,关系很好。莫思凡读书读成了书呆子,朋友极少。但谢家四兄弟都可算他的朋友。就算是谢小花,两人从小打闹,也不曾真正伤和气,在心底里,莫思凡还是很愿意将谢小花当朋友的。

半下午的时候,莫家大婶回来了,她身后还跟着谢小武,肩上扛着一个米袋,大约有四五十斤,左手拎着一串铜钱,右手提着一小块猪肉,蹬蹬蹬地走了进来,放下东西,这才说道:“小凡,你娘去西凌县城领米,也不叫上我。二十几里的路程,来回走上一趟,真是够呛。幸得我去村口买肉,遇上了,这才搭了一把手。喏,这吊钱和肉都是给你们的,病久了,好好补补身子。”

莫思凡道:“谢谢小武哥,谢老伯身子骨也不好,肉还是留给他吃吧。”

谢小武道:“我家现在宽松多了,别担心,肉有的吃。”

莫思凡知道谢家其实还很困难,前几年欠下的巨债远没有还清。别说吃肉,干饭都不一定能捞几顿吃,不过谢小武既然这样说了,便不推辞,说道:“这样吧,晚上叫谢老伯过来一起吃饭。”

谢小武呵呵笑道:“甚好。”

傍晚时分,莫家史上少有的一顿丰盛饭菜摆在了饭桌上。其实也就三个菜,除了一小碗肉之外,另外两个都是青菜,只不过用了猪油翻炒,闻起来格外的香。莫家过往的饭菜极少见荤腥,没盐少油的,多数就是用水煮一下,很不好吃。以至于莫家大婶拿着那块肉,不知怎样烹调。倒是莫思凡接手了炒菜工作,他来自二十一世纪,从小独立生活,炒菜的手艺很不错,却将其他人惊倒了一片。很显然,作为读书人,莫思凡解释没有进过厨房,几时学会炒菜了?

这顿饭大家都吃得非常香甜,对于莫家大婶母女俩而言,这是她们有生以来吃过的最美味的菜肴。

饭后,莫思凡宣布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出一趟远门。

莫家大婶很是不解:“儿子,你病才刚好,出远门干啥?”

莫思凡道:“娘,咱家现在这个样子,吃不饱,穿不暖,时不时还得受孙建那种鸟人的气,说到底就是没钱的缘故。我想出去看看,找一个门路,多挣点钱。”

莫家大婶不高兴地说道:“儿子,你还要找什么门路?读书就是你的门路。你只要念好了书,将来做个小官,吃朝廷的粮米,还不强过做小老百姓?娘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可不是让你找门路赚钱的,认真读好书才是正经。”

谢小武也劝道:“小凡,你是读书的材料,毫不费劲就考中了秀才,四邻八乡谁不夸你有出息?只要再认真温几年书,到时候中了举,就可以去求个一官半职,要是运气再好点,说不定还可以进京赶考呢,到那时可就真的发达了。找其他任何门路都是下策。”

莫思凡道:“娘,小武哥,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应试一途,不是那么好走的,有些人读一辈子书,连个秀才都不中,还有的人呢,早早的中了秀才,却连考几十年,中不了举。西凌县有个老秀才,叫韩秀清,早年非常出名,号称神童,三岁会念诗,五岁会作赋,十二岁那年,考中了秀才,成绩名列全府第一,人们都说他前途无量。可是后来他连考十二次,没有一次考中,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虚耗了。现在年纪一大把了,据说还想去考第十三次呢。我不想也落到这种境地。”

莫家大婶生气的说道:“尽说丧气话,还没去考,怎么就知道考不上?”

莫思凡道:“娘,大明上下,读书人至少上十万,每次能够中举的只有百余人,大家都来挤这根独木桥过河,与其挤不过去,不如另外找路,比如坐一条小船,也同样可以过河,是不是?”

莫家大婶说道:“尽是讲些歪道理。”

话虽然这么说,语气却是缓和多了。

莫思凡陪着笑道:“娘,我这次只是出去看看,有好门路当然是好,没有门路我再回来读书,又不耽误什么。”

莫家大婶道:“可你几时出过这种远门?莫要迷路回不来,活活饿死在外头。”

莫思凡道:“娘说哪里话,前年县试院试,我也到处都去过,没啥可怕的。”

谢小武道:“莫婶,我倒觉得小凡说的有道理,咱是庄稼人,大道理不会说,但人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要是十年八年都考不中举人,倒不如做点其他事,养活家人。反正他现在是秀才,每个月的粮米不少他的。”

莫家大婶便不说话了。谢小武虽然是个庄稼汉,但见多识广,左邻右舍都很是信服他。

莫思凡颇为感激的看了谢小武一眼。要是他不帮着说句话,娘怕是难以松口的。

事儿就这样定了。当然出远门可不是拿起包裹就能走的,要有详尽的计划。好在莫思凡从昨晚到今天白天已经进行了周全的考虑,出门的目的性很是明确,顺利的话,十天半个月也就够了。

要出门,就得有盘缠,谢小武很是慷慨,想方设法凑了两吊铜钱给他。莫思凡也没有推辞,客气话说多了就是虚伪,自己以后要是发了财,两吊就是小钱了。

莫玉兰连夜赶了几双布鞋,连同一身浆洗干净的秀才服,放在包裹里。为了省几个钱,还烙了几张大饼,用粗布包着,以备不时之需。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