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丽质文学网 > 造灵神术 > 造灵神术(李长安许之婳)无弹窗阅读第2章

造灵神术(李长安许之婳)无弹窗阅读第2章

2021-06-09 02:31:45 作者:东土君
  • 造灵神术 造灵神术

    得玲珑局者得天下!乱世风云,群雄逐鹿,十年前,苍丘湖上的采莲少女罗儿遇见宋国大王子李长安,两年之后,李长安愿弃王籍跟随罗儿海阔天空,却在私奔当夜,罗儿持剑在望月崖突然自刎!李长安遥见血染红衣无力回天,抱着罗儿尸首孤坐山巅三日,后被侍卫寻回,返回都城之后,被抚养他成长的许妃拥立为左安王,驻京畿铜楼城,统大军。

    东土君 状态:已完结 类型:玄幻
    立即阅读

《造灵神术》 章节介绍

《造灵神术》中最令人揪心的当属李长安许之婳的情感部分,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看点,在东土君的描绘下细节处更加精彩,第2章内容介绍:宫幔换上白色,屋檐挂上衾条迎风飞扬,整座王宫乐师带着乐器纷纷离开宫廷,这座不夜之城原本夜夜笙歌,如今因为许妃的离世,......

《造灵神术》 第二章 小公子下山 在线试读

宫幔换上白色,屋檐挂上衾条迎风飞扬,整座王宫乐师带着乐器纷纷离开宫廷,这座不夜之城原本夜夜笙歌,如今因为许妃的离世,不但是王宫,连都城内外也失去喧嚣,陷入一片安静之中。

许妃亲民,经常下田劳作,为百姓祈福,还不时的微服出宫了解商民经营状况,为君王献策。加上许肃是辅佐宋王登位的高人,也是结束九王叛乱,平稳古方乱象的英雄,他的五个儿子都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生命,没有留下子嗣,唯有这个孤女,因帮助宋王养育幼子,躲在梨风谷中,才留下了一丝血脉,因此古方城中不止王宫内苑,所有宫外百姓都在自主悼念这位冠绝一代的贤妃——许之婳。

李长安从小就被许妃养育,在他身上,许妃倾注的心血最多,他将她视作亲母。许妃丧事,他首当其任,做到尽善尽美,不留遗憾,可心里的痛谁也不知。

晚霞落地,夜幕将临,所有缅怀许妃的名士都已经纷纷离开,剩下一堆杂事留着这个百忙世子,他已经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双眼红肿跪在灵堂之上,手捧谴册,反复对照,最后听宫衣礼官唱名陪葬入殓物品。

东土女子地位不低,有权有势之人应有尽有,宋国历朝历代,王后妃子执掌大位的不计其数,很少有能像许妃这样善始善终的。

许妃来自民间,涵养不比那些世代在王都经营的王公贵族低,梨风谷中藏书巨大,许妃最爱的那本《沁水行》要不要陪葬?李长安犹疑不决……

梨风谷的记忆很模糊,那本《沁水行》总是被她捧在手心,母妃临死前总在念叨,要是再回一次梨风谷就好了,她老说要把《沁水行》放回梨风谷的书架上……

父王派出行辕迎他回都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外公问他:从此以后要有一个世子模样,不要在外面丢人现眼。

往事历历在目,他将《沁水行》收起,从谴册上划去……

“这是母妃最爱的书,留给慎儿吧……”

唱名还未结束,诸公都还在现场,一个少年扶着灵床,嗷嗷大哭起来,他已经忍无可忍,朝着他大吼:“不许哭!”

那是李慎,许妃亲生之子,年仅十三,正是李长安最贪玩的年纪,也是一个男孩最放肆、最能宣泄情绪的年纪。

他没有经历过大争之世的绝杀,也不把自己这个宗主国小公子身份放在眼里,在灵堂之上哭起来是肆无忌惮,天崩地裂,一把鼻涕一把泪,擦的满脸脏兮兮,衣服也皱的不忍直视,看的人觉得可怜又觉得可气,又不是意外离世,被仇敌所杀,死的痛苦万分……许妃的离世乃是顺其自然,病入膏肓,无力回天,所有的人都知道总会来临那么一天,做好了安排……这位小公子哭着就像是七八岁小儿那样不讲理、蛮横……诸公早就觉得不妥,纷纷以目示意,让李长安控制这一下这位从来都不听师长管教的小公子。

“将来弟弟有难,你一定要护他周全,答应母妃,不能放弃他!”

母妃病榻前总是让他发这些无聊的誓言,他全部照做了,心里却清晰,不管母妃是否托付,这个弟弟他必然是要千万般维护的。

大殿之上,灵堂庄肃,身为王子,要落泪也应关起大门,偷偷流下,李长安虽然宠爱这位弟弟,可丧礼不容耽误时辰,弟弟的身份地位更不容被质疑……他怒了。

那一声呵斥让李慎吓了一跳,他收起哭声,眼泪巴巴看着眼前英俊潇洒的兄长。

“你不是亲生的孩儿,你不爱母妃!”

李慎抹着眼泪带着哭腔说道。

他将谴册放下,让唱名礼官诸公出去,空荡的灵堂只剩他们兄弟,他回身甩了一个巴掌,狠绝不留情面,李慎停住哭声,带着恐惧不可置信的看着他。

他蹲下身子,扶住李慎肩膀,盯着他的眼睛,冷冷说道:“不要让别人看见你的懦弱,这宗主大国朝堂之上想看笑话的人很多。”

李慎不懂,眼眶中溢满泪水,不敢滴落下来……

他看着那小脸通红样子,口气温柔了,带着歉意说:“疼不疼?”

李慎抠着手指,咬着嘴唇,倔强摇头。

他说:“门阀世家世代经营古方,人员众多,根深蒂固,彼此之间互相制衡又关系复杂多变,我们后来居上,虽然统领宋国,可若是子弟出了差错,也要付出代价的。骁骑神兵虽是保护实则监视,外公这些年不知杀了多少人立威,有些利益相关的门阀世家早就将许家后人视为仇敌,你是母妃唯一血脉,也是外公遗存的最后血缘……多少人正请来士子,坐在殿外,等着吊唁实则捧着纺书准备将你灵堂大闹哭鼻子的戏码搬上妓坊花阁舞台,嘲笑你的懦弱无用。你一脸泪痕,还大哭大闹,打扰唱名,连寻常人家的孩子都不如……”

“可……可……她是我娘……”

李慎哪里懂那么多,深宫之中,他不喊母妃,就只叫“娘”。

平时与许妃相处也像是寻常百姓。

这些年,他年纪虽然长点,可因受宠爱,随心所欲,从未涉足政事。学堂之上,也没学进什么好东西。门阀世家、贵族子弟都在同一个学宫中读书,他从来都只当他们是同窗,怎会去猜测其中利益纠葛。

一场丧礼,母亲离世为何不能宣泄?

他对李长安的说教一头雾水,只因被狠狠一巴掌吓到,眼泪忍了回去,低下头,不停抽泣。

对于这个弟弟,许妃在世时也很无奈,总是对李长安说:“弟弟有些顽劣,但是本性不坏,很像小时候的你,你不要生气。”

李长安以前也经常带着李慎一起上树抓鸟玩,后来因为接下神兵营执令,就常年住在铜楼城,兄弟二人已经很久没有相聚,他悄悄给他递了一块祭品,说:“你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吧,先吃点,等祭礼结束,就不用饿肚子了。”

皇宫祭礼,一旦进入灵堂,就必须要守灵七日,这七日不能吃饭只能喝水,李长安还好,可李慎就受不了了,他情绪失控多多少少还是因为肚子挨饿的原因,接过东西,张望四周没人观看,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死亡已成定局,李慎虽然年纪小,也早该明白这个道理,他知道皇族禁令比普通门阀都要严格,作为王子,行事要更加谨慎,腹中有了食物之后,心情宽松下来,擦干眼泪,静静跪在一侧,不哭也不闹了。

李长安站起来,看了一眼玉棺之中的许妃,让礼官进来,收起谴册,裹殓衣被,丝麻织物层层覆身,最后盖上棺盖,棺盖之上再覆非衣帛画,两个老妪穿着巫衣,唱念往生极乐,玉棺再套朱漆外棺。

择个风水吉日,五日之后,浩浩荡荡,从王城出发。

一个凤尾鎏金贴箔小型玉棺进入陵山禁地,棺床一放,断龙石一落,从此以后天人两别,这幅绝世美颜不会再留在人间了。

陵山之上绿林茂密,山风袭人,许妃陵寝与萧王后分列两侧,两座敕建明堂庄严肃穆,黑色柱廊、白色阶陛,檐下幽阴裹冷,一个白面孝衣少年正坐在左侧明堂屋外地上,张牙舞爪正逗着一只小野猫玩耍。

许妃死后,宋王追封她为王后,她生前享尽君王宠爱,死后又获得黎民百姓拥戴。一个山谷少女,得此殊荣,一世足矣!

东土传统,亲属离世,家人必须要守孝三年,王室成员亦不能免俗,但可以让礼官率众代替守灵或是在许妃生前寝宫设立灵堂,在此守灵。

宋王宠爱许妃,他走后,三年孝事就交给了李长安与李慎。

李长安因为身怀重任,国家重器掌握手中,因此宋王便敕令小公子李慎上陵山守灵三年,这个十三少年从懵懂无知守到十六年华,当年任性顽劣成为他在陵山之上最大障碍,宋都繁华旧事都与他无关,他在陵山三年,没有结交朋友,随行学宫老师成为他最敬尊长,守护卫士成为他最好伙伴。

三年之后,母妃离世的痛楚已经成为过去。他长成一个俊美郎君,孤坐明堂之中,掰着手指头,数着诏书送进陵山的日子。

宋国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都成古方贵族遍地,百姓修养很高,举手投足尽是大国风范,出门在外,都是我乃宗国百姓,自豪骄傲让列国小民很嫉妒。

李氏自从问鼎中原,从一个门阀变为君王,其中艰辛不必赘述。因为李氏家族是从征战中崛起的贵族,因此子弟涵养带着军伍蛮力,初入主古方时受到不少门阀世家冷眼相待。

在古方城,门阀是朝堂脊梁,家族的历史久远到连宋国列志都不一定能比得上。他们的后代子弟大多精明能干,才艺突出,骨子里生来就已具备贵族精神,不需调教,学宫之中以这批人作为领袖,士子风尚也由他们引领。

而世家,历史不长,但因掌握宋国商道,垄断财源,因此是古方城中最富庶的人。他们的子弟虽然缺乏贵族精神,但因财力雄厚,家中长辈喜欢豢养名士,古方城中,这一批新型贵族便是宋国未来的希望。

在这之中就是王族李氏了。

李氏家族虽从行伍崛起,但因建立了新制度,平衡了门阀、世家、王族之间的平衡,因此在古方城中也是中枢人物,管控朝堂、征伐列国、维护领土、分配财富众望所归。只是,他们的子弟虽然是王子,因历史渊源、文化水平、财力不足等,有时甚至都不如门阀、世家的子弟来的自由自在,没有权势的王子更是在门阀世家之下,说话行事都要看他们脸色。

李慎从小就在王宫内苑成长,父母给了他极尽关爱,还有一个手握卫护京畿重地的神兵营兄长对他照顾有加,因此性情任性,顽劣像是没有受过调教的孩儿,在宫中横行霸道惯了,在许妃的灵堂之上又因哭闹的像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因此,宋王才让他在陵山守灵,好好改一下小公子的毛病,将来上朝能有称霸一方的基本。

可是这个小公子生的乖巧,脸上一副公子哥的模样骗了世人,三年之后,李慎解服,等了三日,返宫的招数还没送达,他就拉上两个卫士带了两套衣服,兴致勃勃的下山回都了。

许后陵寝在古方城外二十里外龙山之上,途中有谒陵栈道,直达古方城,驰道笔直,因此车马不到半日便可抵达古方城外。

龙山是块风水宝地,重峦叠嶂、深山野墺、是宋国少有的钟灵毓秀、寻幽探胜之地。李慎在此三年,没有下过山,却从白昇师傅的口里知道了一条绝美的溪涧,这条溪涧叫做“遗珠谷”,是九龙飞瀑汇流的山谷,谷中地势起伏多变,长年被冰川侵蚀,遗留了许多大大小小颜色各异的小池水涧,像是玉珠点缀,苍翠绿幕,加上山泉横流,这条“遗珠谷”便成了人间绝境。后来因为龙山南麓被选为李氏陵山之后,原本修建通往“遗珠谷”的栈道游亭被破坏,无路可上,唯有穿越陵山禁地,从先王陵后穿越,才能找到原来栈道,进入游玩。

白昇是学宫遗老,历经两朝,独来独往,不争权位,学识渊博,年轻时是遨游四方的名士,曾经周游国列国,在也各大郡城讲学过,对东土人文方物信手拈来,他总是看不起宋国的风物人情,唯独对这个遗珠谷充满了赞美。他在陵山经常口无遮拦的责备为李氏选陵址的术士高人不该选了这座陵山,让遗珠谷淡出人们视野。李慎没有离开过古方,对东土列国的所有认知都来着这个遗老。他口中最称道的遗珠谷也自然就成了他解服之后十大游玩之地的首选。

于是便带了两套衣服,准备先去遗珠谷玩个够,再一身清爽返回古方,用新鲜的面目去迎接风花雪月、纸醉金迷、笙歌燕舞、海吃湖喝……

至于那些家国大事,门阀世家,朝政权位……他一点都不感兴趣。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