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丽质文学网 > 大明烈主 > 大明烈主全篇完整版第9章议和阅读

大明烈主全篇完整版第9章议和阅读

2022-04-08 22:19:09 作者:沧澜十载
  • 大明烈主 大明烈主

    朱鸿穿越至明朝,成了大明最后一个皇帝崇祯。此时江山社稷风雨飘摇,朝廷群臣万马齐喑。到底如何做,才能挽救亿兆黎庶,成就振兴大明的一番伟业。朱鸿没有选择,因为他退无可退,退一步即是万丈深渊……多年后,他站在皇极殿前的阶石上,感慨而发:犯我大明者,寸土不让,盗我社稷者,天下共诛。

    沧澜十载 状态:连载中 类型:历史
    立即阅读

《大明烈主》 章节介绍

丽质文学网向大家推荐《大明烈主》这部小说,本文由沧澜十载创作,整篇文章可谓是精彩万分,不管是细节的描述,还是对朱鸿温体仁等人物的描述都很精彩,第9章内容:朱鸿与皇后周氏一顿宴饮罢,朱鸿在王承恩等人簇拥下返回了寝殿。此时朱鸿还记得自己有几件奏......

《大明烈主》 第9章 议和 在线试读

朱鸿与皇后周氏一顿宴饮罢,朱鸿在王承恩等人簇拥下返回了寝殿。

此时朱鸿还记得自己有几件奏疏还没有批复完,便吩咐抬轿的宦官们走得快一点。

稍后朱鸿到了寝殿的门口时,已经有大臣在等候了。

当朱鸿刚落轿后,便有一位大臣走到近前来。

此人立即拱手施礼道:“陛下,这是河南等地的急报,是今日才呈至兵部的。”

而后朱鸿打开略微一看后,眉目间的神情已经大为不同了。

说起来,孙承宗及杨嗣昌还没有到襄阳等地。

而此时的各地巡抚总兵都开始请命剿贼。

接着朱鸿迈进了殿中后,对着几个跟随在后面的官吏道:“这孙尚书还没有到达前线,这些巡抚总兵就开始想剿贼了。”

朱鸿这么一说后,一个官吏随即便道:“皇上,臣觉得现在巡抚总兵手中握有实权,孙尚书老了,可能难以服众了。”

朱鸿听了,当然不高兴了。

孙承宗是他破格擢拔的,此人对大明是忠心耿耿,再加上旁边还有杨嗣昌襄助,不会出大问题的。

于是朱鸿便道:“孙尚书虽然年纪大了,可是在用人识人方面不会有什么差错的。”

这个兵部官吏见朱鸿这样说了,也就不敢再质疑了。

稍后朱鸿坐下来,将那封急报又细细看了起来,之后他对着这位兵部的官吏道:“这样吧,朕等会儿拟一道旨意,让这些巡抚总兵先等一等吧。”

这个兵部官吏再无什么话了,便出了殿内。

而后朱鸿又看到另外几个官吏都没有走,便问道:“你们是哪个部门的?”

官吏们纷纷说着,朱鸿一听,刚走了一个兵部的,剩下还有户部与都察院的几个官吏。

这些人都有急报上呈,而且亟待皇帝亲批。

接着朱鸿打开了这几封奏报,一看发现钱粮问题依然很是突出。

而都察院的那封奏报中,谈及到了官吏贪腐,且不积极配合剿贼的一些事情。

此时朱鸿看到后,觉得自己对腐败处置的力度尚且不够。

这样一来,朱鸿便准备杀鸡儆猴了。

他对着都察院的几个官吏道:“你们给我个贪赃枉法官吏的名单,朕要依照律法对一些官吏加以惩处。”

朱鸿说罢,其中的一个官吏开口道:“臣这里就有名单,请陛下亲览。”

俄而当朱鸿将名单上面的人名都看罢后,又对着那个官吏道:“既然如此,将这些官吏都交给刑部和大理寺,进行审问定罪,绝对不要姑息。”

朱鸿说罢,官吏们都准备依令行事。

接着官吏们都退出了殿内,朱鸿又细细看了几封奏疏后,对着一旁的王承恩道:“王承恩,孙尚书这到哪了?”

“陛下,据最新的消息,孙尚书等人已经到了河南与河北的边界了,在过几日就能赶到洛阳去。”

王承恩这几日一直都在关注着孙承宗等人的轨迹。

他知道朱鸿极为关心此事,孙承宗等人南下剿贼算是朝廷第一要事,因此朱鸿可能会日日问起。

此时朱鸿点了点头,朝着王承恩又道:“好吧,你替朕日日操心着此事。”

接着王承恩应声答道,稍后他对着朱鸿又谈起了一件事。

此事涉及后金的一些事情。

朱鸿因要与农民军作战,便准备与后金暂时议和,可这个议和的事现在依然还在日程上。

于是此时王承恩对着朱鸿又道:“陛下,后金那边还要派人去呢,老奴觉得让高起潜去可行。”

此时朱鸿有些懵了,这高起潜是什么人?为何王承恩要举荐此人去与后金议和。

接着他又听王承恩说道:“陛下应知,这高起潜一直都是陛下的心腹,此人之前督军宁,锦等地,此人还算是有些功劳的。”

稍后朱鸿沉思再三,俄而便答应道:“好吧,就让这个高起潜去后金那边签订和议,即使我方在此之上退让一步也可以。”

朱鸿的想法便是只要后金答应议和,则大明可以退让一步。

他这样做其实也是迫不得已。

于是他看着王承恩去传旨了,又长舒了一口气。

而直到翌日天明,朱鸿刚起来便得知皇后周氏出宫去了。

此时朱鸿穿好衣服,又来到了桌案边。

俄而外面传来了几声话音,朱鸿侧耳听着,似乎是什么大臣要见自己。

而后他将门给推开,看到正是温体仁与一个陌生的面孔。

不过此时温体仁与此人同时叩首施礼道:“微臣见过陛下。”

而后朱鸿让二人进屋里来说,待到二人落了座后,朱鸿对着眼前这个不认识的大臣道:“这位爱卿不知是哪个部院的?”

“陛下可能忘了,臣是刚前不久被擢拔为吏部左侍郎的孔贞运。”

“哦,原来是孔爱卿啊,朕想起来了。”

此时朱鸿故意表现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而后他对着二人又问道:“两位爱卿此时来此,不知是有何事陈奏?”

接着温体仁叹息道:“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致仕的事。”

朱鸿一听,便道:“这么说,徐阁老要辞官回乡了。”

“徐阁老入阁多年,如今年老体衰,已经不适合再署理机要了。因此徐阁老将自己辞官的奏疏交给了臣,还请陛下亲览。”

朱鸿接过奏疏后,神情便有些哀惋了。

这个徐光启对于大明的贡献,可以说是十分的不简单。

徐光启自入内阁后,对大明的朝政多有裨益。

除了在农业科技方面著书甚多,在政治上也深得崇祯的赏识。

如今此人要辞官了,朱鸿还是深感悲恸。

此时朱鸿看罢奏疏后,对着温体仁道:“既然如此,就给徐阁老一些赏赐,让他衣锦还乡吧。”

温体仁立即领旨道:“臣定会妥善处理此事,请陛下放心。”

而后孔贞运见徐光启的事已经有了定数,便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也有事启奏。”

朱鸿早就料到孔贞运也有要事,便道:“孔爱卿有何事,说吧。”

孔贞运此时正是为了官吏的升降一事来的。

编辑推荐

热门小说